如何推进区域交通基建资源协调配置?
2014/5/30 16:39:20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

  针对铁路、港口、机场、公路场站等基建资源,多由国有资本主导建设,一是如何推进区域交通基建资源的协调配置?二是如何引导多元化资本的共同投资和共同获益?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物流一体化是先导,这在业内已经成为广泛共识。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物流的基础,如何推进区域交通基建资源的协调配置,引导多元化资本的共同投资和共同获益,是做好京津冀一体化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立足全局统筹设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体化过程中涉及的交通物流基建资源有很多,既有重要节点,如公路枢纽、港口、保税园区等,也有运输线路,如铁路、公路、航空等,还包括运输网络,其中有社会化物流资源和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网络,还有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网络等。

    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各种交通物流基建资源进行协调配置是重中之重。但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物流市场不统一,在基建方面,存在区域分割的现象——大部分交通物流基建资源,都是由国有资本主导建设,不同性质的企业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不同,这就导致区域间的资源很难协调配置。在魏际刚看来,需要通过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推动京津冀交通基建资源优化配置,使得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彼此之间能够协同起来,形成有机的合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物流的发展,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要从整个地区的经济运行效率,甚至更大范围的跨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及可持续的未来,对京津冀一体化的交通物流进行总体的设计。”他指出,对于各种交通物流基建资源,也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整体的优化配置。那么,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协调配置交通物流基建资源?

    魏际刚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在京津冀一体化顶层设计中,明确物流业在其中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什么;另一方面,做好战略规划,确定各个层面的发展目标,包括产业、企业层面的目标,比如说要建立完整的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资源之间的联动,打破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壁垒,推动物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等。“此外,政府还需要通过出台一些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性质企业进行联合,特别是鼓励京津冀地区物流企业间的彼此联合。并且鼓励它们相互参股,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协调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魏际刚说。

    制度保障多元投资

    事实上,在推动区域交通基建资源协调配置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多元化资本共同投资和共同获益,是关键所在。这将直接影响到交通物流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高级政策研究员王佐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协调配置区域间的交通物流基建资源,在政府说话的同时,必须要让市场主体说话,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这才是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顶层设计。“所谓让市场主体说话,就是让民间资本,而不完全由政府来规划引导和投资运营。市场认为需要什么运输方式,就修什么路;市场需要确立什么样的区域经济关系,就建立相应的市场协作机制,包括交通运输基建投资和运营模式。”他分析说,所谓交通物流一体化,首先就是要让货物和人员能够自由流动,这是交通物流基建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因此,要进一步减少行政管制、打破行政边界、增加市场供给。要给民营资本乃至社会资本以更大的经济自由。“目前绝大多数要素资源和制度资源都掌控在政府手中,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加市场制度供给、鼓励市场自发秩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让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共同获益,发挥两个积极性。”他说。

    那么,怎样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王佐认为,的确需要顶层设计来加强市场制度供给和完善。要充分保障市场进入自由、市场竞争公平和市场规则一体化。要切实保障民间资本合法权益,调动多元化资本投资创新积极性。

    首先,需要对交通基建的投融资体制进行顶层设计。一定要深化改革,放开资本市场,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商机制,这是基础和前提。他认为,顶层设计不应该“关起门来”做,而应该由京津冀三方一起来进行平等协商,这种协商必须要有广泛的民间参与,并以充分尊重市场选择为前提。“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各种利益诉求的矛盾,需要建立博弈、协商和协调的机制。要在尊重各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开诚布公地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应该说不难形成对各方面都有利的方案。顶层设计要建立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甚至包办代替。从改革和发展的眼光看,与其由政府主导协调制定所谓的顶层设计方案,不如让京津冀三个行政主体通过协商签订”京津冀一体化伙伴关系协定“,或者至少能签订一个”京津冀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协定“,首先开放彼此的交通运输市场。这不仅能体现市场在京津冀一体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会成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创新典范。”王佐强调,在制度和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落实投资自主权,让企业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将有利于资本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政府主导制定规划,宜粗不宜细,要给企业留下足够创新的空间。

    其次,需要平等对待投融资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搞潜规则,不搞“弹簧门”。依法办事是鼓励民间投资、搞活市场经济的根本保障。政府的作用就是要根据市场发展要求,提供制度安排和维护公平竞争。让企业在制度平台上,自主发现市场机会、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完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产业发展,搞活市场经济。

    最后,对于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运营来说,其主体应该逐渐从政府转向相关企业,要市场化,要依法办事。政府可通过特许经营,把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收益等更多地赋予企业,同时对企业行为依法进行适度、有效监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创新投融资机制的基础上,引导多元化资本共同投资,会走向共同获益的目标。这样,京津冀一体化对各利益相关方来说,既有利可图,又有法律保障;既符合企业诉求,又满足公共利益;既有市场驱动,又有政府引导,有利于民间资本创新市场,促进产业以至经济发展。”王佐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