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物流:透明管理和监控提高车辆利用率
2011/9/7 17:29:50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为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下属子公司,经营总部设于香港,是国家驻港大型企业集团、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招商局物流具有物流组织网络化的特点,在全国31个重要城市建立了60多个物流网络运作节点,其中22个设有仓储运作节点,形成了华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南、华中、西北七大区域的全国性物流网络布局。
  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招商局物流庞大的物流网络,以及众多的运输车辆,为其在物流运输管理方面带来了困难。物流网络中各网点分散运营,数千台车辆分散在全国各地,采用集中监控的管理方式时,无论是运输任务的分配,还是车辆的调度管理,传统的、多为人工调度的管理方式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同时,在集团向集约型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能够帮助集团整合资源,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用的科学管理方式,来帮助其转变为管理输出型现代物流企业。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市易流科技有限公司提出运用“运输过程透明管理”这一管理理念,以运输环节做为切入点,通过运输过程信息化、透明化的方式来提升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降低调度强度提高车辆利用率
  招商局物流通过对物流网络中的所有车辆,实现有效的透明管理和监控,解决了“大网络、多车辆”的物流运输系统管理问题,降低调度强度,提高车辆利用率。
  首先,车辆定位,系统通过终端设备进行卫星定位,准确获得车辆在任何时刻的位置、速度、里程、沿途道路状况、线路周边环境、车辆里程、车辆货柜门开启情况、车辆货柜内货物情况照片、车辆油耗情况等具体数据等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对车辆调度管理的前提。系统将获得的信息提取、计算、分析后,将其通过通信模块发布到监控平台的网络上。管理者只要登陆网络,即可对车辆的所有运行信息一目了然,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管理者通过系统服务器下发车辆调度信息到车载终端上,以短信形式或者车载终端的显示屏告知司机,实现车辆作业信息的准确传递。当发生异常情况时,信息处理平台会发出文字和语音提示,提醒驾驶人员注意行驶安全和货物安全。对于一些复杂的单据资料,依靠电话沟通交流很容易出错,而本案例系统中的信息或者短信,直接显示在车载终端的屏幕上,方便司机查阅,所有来往信息在管理系统都有记录。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沟通成本,杜绝了调度出错时的责任推脱现象,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案例的系统中,还采用了分管监控的方式。将系统按网点进行分组监控管理,划分出多级子账号,在网车辆既集中展现在招商局物流指定账号下,又通过子账号授权各职属部门进行精准监控,进一步降低管理监控的强度,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压缩供应链周期提高供应链效率
  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各供应链环节之间必须要有很好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化,才能真正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本案例首先克服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和互通这一障碍,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招商局物流在全国有大量的仓储运输节点和现代化分发中心,通过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监控系统,将运输车辆、仓储运输节点和分发中心、管理中心这些供应链环节都被接入到同一个网络中来,只要登录监控系统的网络,各个环节间的信息就可以实现快捷、准确的共享。
  其次,提高运输效率。招商局物流的监控系统根据车载终端发回的运输过程实时信息,调查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运行规律,优化进行线路和区域,监督车辆严格按照设定线路行驶,从而达到行车距离最短、所用时间最少、花费成本最低的目标。
  第三,提高存货管理和配送效率。监控系统通过运输过程的透明,直观知道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调度车辆进场,做到大幅度的货物进场和配送的时间。监控系统车载终端的自动、主动远程拍照监督功能,可以密切监控运输过程中货舱门的开启情况,为货物入库检验提供重点检验或简化检验的依据,极大降低仓库入库检验作业耗费的时间,进一步压缩供应链运行时间。
  第四,供应链各环节间准确衔接。供应链各环节间衔接的时间控制越准确,整个供应链作业的效率就越高。在招商局物流监控系统中,借助网路查车功能,仓库调度可以知道某一单货物的承运车辆实际的运行情况,该车现在在什么位置?走哪条公路?离仓库还有多远?多长时间能到仓库?等等具体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调度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
  此外,通过运输过程透明化,还有效地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企业管理,加强了大型物流集团管控能力。
  成效显着实现双赢
  通过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招商局物流对内实现了车队管理透明化,供应链效益提高;对外,提升了客户体验,提高了客户响应效率。
  招商局物流对公司的所有货运车辆实现了统一的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