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2007/3/27 23:41:09     来源:     作者/编辑:
从 1990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现在 , 我国已建有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富田、 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 15 个保税区。十多年来 , 全国 15 个保税区的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 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物流基础。 

  截至 2001 年末 , 已有 13180 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登记注册 , 投资总额超过 170亿美元 , 这些投资来自世界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国际化为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事实上 ,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 我国各大保税区国际物流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初具规模 富有活力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 , 其 GDI 工业总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 14 个保税区的总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 ( 港区一体化 ) 、政策环境、 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 , 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 , 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 

  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 ;德国的金钟 - 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有近70家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 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 , 仅2001 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 601 亿元。 

  目前 , 外高桥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据悉 , 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 , 依托外高桥港区 , 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 , 扩建方圆 1.2 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 , 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 ;南区 , 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 , 依托浦东国际机场 , 发展空运物流。现在 , 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线 9 条、支线 20 余条与外高桥连接 , 全球排名前 20 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 , 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 600 家。 

  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 , 这与国际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 , 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利。天津港保税区自 1994 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 , 确定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 , 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 , 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 , 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发展方针。 

近年来 , 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 , 吸引了日本宇德、冈谷、丰田、 松下以及美国海陆、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从事物流运作。形成了以 CBW 、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振华、铁宇、冈谷、赛思瑞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企业群落。 

  另外 , 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 , 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材料、 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 , 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农用膜、润滑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拨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 , 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 

  广州保税区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 , 而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 , 是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 , 是全球外资加工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目前为止 , 广州保税区已规划 2 平方公里的范围 , 划分为两个区域 : 一个区域是电脑工业城 , 专门为电脑产品进出口提供服务 , 被省市定为重点建设项目 ;另一个区是物流贸易区 , 范围大约是 1 立方公里 , 设有仓储、运输、报关、码头、代理服务机构 , 其中特设特种冷冻、恒温仓 34 万平方米 ;码<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