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农华让生鲜商品“坐”在标准周转筐里搭载标准托盘,再直送浙江省内各超市门店。

不少“马大嫂”习惯到超市“赶早市”,生鲜区柜台里那些琳琅满目又新鲜优质的各式农产品,似乎在诱惑着“马大嫂”,赶紧把它们全部搬回家。
“马大嫂”有所不知的是,为让这些生鲜产品保质保量且尽早走入杭州市民的“菜篮子”,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时时刻刻地在组织生鲜商品参加“接力跑”。
而为了让“接力赛”提速增效,农华配送想了又想试了又试。
现在,农华公司已经找到了让生鲜商品“快速接力跑”的好办法,其以标准化物流试点为契机,实行“生鲜商品带板运输提升项目”,让生鲜商品“坐”在标准周转筐里搭载标准托盘,从生产基地进入位于勾庄的农华公司仓库,再直送浙江省内各超市门店。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农华公司物流试点项目负责人彭飞介绍,因为全程带盘连筐运输,途中需要人工装卸的情况减少,生鲜商品仓储周转时间平均缩短1个小时;生鲜商品的损耗率也下降了,其中蔬菜的损耗率从之前的12.69%,下降至目前的7.08%,相当于损耗率下降了5个点,损耗额下降了4成。农华配送所涉及的生鲜商品物流成本一年降低了200余万元。
换句话说,通过农华配送这样“上联基地、下接市场”的农超生鲜商品流通实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标准化物流所描绘的生鲜商品供应链转型升级新路径。
打造高效农产品物流平台 构建“上联基地、下接市场”的 新型供应链
天还没亮,位于勾庄的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早已灯火通明,仓库工人正用叉车将昨晚刚到的新鲜蔬菜和各类农副产品装上货车。满载生鲜商品的货车,飞快驶出基地,他们要在整个杭州迎接早晨之前,把新鲜农产品摆上超市柜台。
彭飞表示,农华公司日均出货量达360吨,日均吞吐量700多吨,年吞吐量近30万吨。
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给自己的定位是“上联基地、下接市场”的高效物流平台。它的成长过程,也是一部生鲜产品供应链的“转型史”。
事实上,在以往的农产品产销过程中,存在一个市场需求综合性与农业生产专业性之间的矛盾。作为消费终端的超市、食堂每天需要的农产品种类很多,量却不是特别大,比如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每天都要,却不会一下子要几吨;而专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则以单一品种的规模化生产为优势,生产终端和消费终端之间存在流通信息不对称、产销无法完全匹配等问题。
如何能“化零为整”、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让杭州市民吃上性价比高的优质农产品?杭州开始构想,走一条“农商合作”的新路。
农华公司应运而生。其依托联华集团经营,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提高了流通效率,为大型超市、餐饮和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安全的生鲜农副产品。
该中心已拥有3万多平方米的常温、冷藏和冷冻仓库,建有蔬菜、净菜、肉品、面包、熟食、南北干货以及速冻产品的加工车间,配备专用配送车,集农副产品采购、检验、加工、储存、展示、销售、配送于一体。
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峰会食材的服务保障工作,具体由其子公司农华公司作为总仓具体承办场地,进行食材的采购、仓储、分拣和配送等各项工作。企业通过标准化物流建设,带动整体供应链多板块升级,保证峰会日常食材的配送到位,为“杭州精彩”绽放世界提供了有力保障。
引入标准周转筐循环共用模式
试点生鲜产品单元化运输
大家常吃的芹菜,春节假期里,在一些农贸市场,卖到10元一斤,而在部分超市,却售价4元一斤。排除产地不同品种存异的情况,这个零售价差的背后,物流成本是一个方面。
而实际运作中,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发现,生鲜类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一般要经过7个环节,流通环节多,流通中协作差,供应链被割裂,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生鲜产品由大量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经营,难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存储、运输过程中,经过多次集散和多次装车和卸车,增加破损和污染的几率,造成生鲜产品货损率较高,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果蔬等生鲜食品在流通途中的损失率高达20%-30%,安全问题也难以溯源,一旦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无法找到出事源头。
为解决这些生鲜产品物流中的痛点,切实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鲜产品的竞争力,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决定以带托盘运输为切入点。
农华配送中心耗资购置托盘和垂直升降机等,对仓库货架、月台进行改造,其不仅在中心内部规范使用带托盘运输,还将托盘传递至上下游合作商,在门对门等一系列物流节点实现托盘的循环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装卸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因为所面对的商品是生鲜产品,不少生鲜品类在离开产地时有的使用纸箱包装、有的被装入蛇皮袋、有的干脆就是一堆大散货,这些生鲜产品被运至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后还需进行二次包装,以便后程运输配送。
为减少“倒筐”“翻箱”所带来的货损等不利影响,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引入了标准周转筐循环共用模式,试点生鲜产品单元化运输。
采用标准周转筐
每公斤生鲜产品包装成本仅为0.01元
在这一模式下,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以租赁的方式向合作基地提供生鲜周转筐。
以周转筐为单元订货、收发货,促进农产品从基地直采到批发市场、销售门店全程“不倒箱”,建立“产地直供、基地直采”供应链模式。随着生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配送中心再到各超市门店的流转,周转筐也随之在生产方和零售终端之间流转。
这种生鲜周转筐尺寸与标准托盘匹配,且可以折叠,折叠后的体积是原来体积的1/3,不用时能折叠堆放,节省存储和运输空间。
随着标准周转筐的运用,经由农华配送的生鲜产品,货损率大为降低,其中蔬菜类的货损率仅为7.08%,低于业内允许的合理的货损率标准。
统一规格的周转筐促进了供应链产品标准化,使得运输、装卸、交接更有效率。零售商将装满农产品的周转筐从车上卸载下来后直接用于门店展示,降低门店的人工成本。生产商可根据产品上市时的峰值来确定使用数量,节省物流成本。
据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测算,使用周转筐运输的生鲜产品,每公斤产品的包装成本为0.01元,包装成本明显低于采用纸箱等材料包装的产品,这也为生鲜产品以更实惠的价格走向市民餐桌打下了基础。
现在,在与农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的杭州蔬菜基地,已全面使用周转筐带盘运输,省内与农华配送合作的柑橘、葡萄等水果基地,也用上了周转筐。未来,也会有更多的生鲜产品搭乘周转筐安全快速地奔入杭州市民餐桌。
接下来,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托盘和周转筐更加智慧地跑起来,让标准化物流带来的“绿色福利”惠及更多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