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向好,但受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物流业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蒋坚认为,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以及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都令我国物流企业显得有些“彷徨”。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行业规模、服务水平、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随着新一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展开,我国物流业发展也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带去了什么影响?在这一大环境下的我国物流企业如何抓住大机遇?备受关注的我国物流园区企业又应如何健康稳定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中物研物流系统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蒋坚。
形势不容乐观企业投资彷徨
虽然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向好,但受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物流业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蒋坚认为,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以及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都令我国物流企业显得有些“彷徨”。
据统计,截至2014年6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468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取消和下放政府行政审批权,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突出体现。
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政府的简政放权虽然会对企业发展带去利好,但在蒋坚看来,新一届政府对行政干预去杠杆化以后,物流企业投资却陷入了彷徨状态。“物流企业下一步怎么投,投什么,投多少,什么时间投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蒋坚认为,在过去,我国物流企业投资更倾向于政策引导,而现在,政府逐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政策对企业具体的投资方向的指示作用越发减弱,我国物流企业在面对取消政府政策导向这种约束机制后,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决策和投资的机制,这时的企业就显得比较茫然。“2013年一整年,物流企业的投资规模、速度、数量都显得比较偏弱。”他强调。
导致物流企业投资偏弱的原因,除了政策因素之外,国家经济发展大环境同样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蒋坚举例,随着国家GDP增速放缓,大宗商品、工业品采购、大宗物资交易等增长乏力。“我国PMI采购经理指数始终徘徊在50偏上位置,有观点认为这个指数数值说明行业‘企稳’,但数值实际上是处于临界值状态,从物流研究和物流经营角度看,市场环境属于偏紧。”据蒋坚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品物流投资处于等待观望状态。“消费品领域同样存在购买能力缓慢降低的态势。”
事实上,在国家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下,我国物流业增长速度也在放缓,蒋坚担心,如果我国物流业较长时间处于较低增长态势,那么如果想要再次将其启动并推升至一个较高增长水平就会非常困难。通过研究蒋坚发现,我国国民经济在未来5~10年将保持6%~8%的增长速度,物流业增长速度将降低到9%~12%。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今年5月发布的《物流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2014年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按可比价格计算将增长9%左右。
“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给我们的感觉是行业整体比较萧条。在经济规律下,往往通缩比通胀更加不好治理。”蒋坚判断,我国物流业增长速度要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才比较合适,也就是说,物流业增长保持在15%,上下浮动3%才算合适,这样才能预留出一个弹性空间,既能够支撑也能够带动经济良性发展。抓住战略机遇物流商机呈现“物流业增长速度保持在15%左右,才能有效支持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大战略的实施,而这几大战略,也恰恰是物流业发展的新机遇。”蒋坚认为,城镇化、自贸区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带的建设,值得物流业关注。
首先,城镇化需要生活物资、建设材料等商品的采购,这样就需要形成物资的大流通,而物流业发展如果趋冷,则不能很好地配合城镇化建设。城镇化下,城乡结合部、新开发地区、边远地区都需要钢材建材的堆场市场,如果物流业在彷徨状态下不能有效投资这些设施,就不能够有效开展城镇化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看,如果物流企业能够看准机遇,有效布局,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商机。
其次,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需要物流业的大力支撑。蒋坚认为,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刺激下,未来我国将形成一定数量的自贸区,而衡量自贸区的一大指标,便是其能否成为全国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打个比方,自贸区相当于整个神经中枢的大穴位,通过‘点’这个穴位,就能够带动整个神经网络。”蒋坚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需要全国物流网络支撑,物流业在其中拥有重要作用,物流业在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可以寻找到发展机会。
再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区等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撑。同时,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物流业也迎来向西发展的机遇。“经济带节点下产业集群的建设,将形成阶梯发展形态,物流业布局可循商机。”蒋坚强调。“物流业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在等待上述战略机会,而在确定的发展机遇下,物流业可以抓住发展机遇,不再彷徨前行。”蒋坚希望,我国物流企业可以围绕上述国家战略,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围绕战略实施进行决策和投资,形成新一轮物流业大发展态势。园区必须转型专业规划要紧
对于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蒋坚院长同样有着其独到的见解。“我认为今后物流园区还会‘热’,而这个‘热’是指调整和转型需求更加强烈。”蒋坚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我国物流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物流园区企业应积极倡导科学发展,进行转型升级。仅仅改变一个园区功能,转变业务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物流园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现金流量、战略机遇等条件,在稳定盈利状态的基础上,从思想、理论、观念、概念、模式、方法等全方面进行彻底转型。
蒋坚认为,当前物流园区的转型,应注重以下两大关键抉择:第一,物流园区应该向着现实需求还没有被完全满足,以及潜在需求必须能够被实现的方向转。
第二,物流园区应该制定一整套整体解决方案,即回答五个问题: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政策变化,企业今后的发展机遇是什么?企业的资源优势能否抓住机遇?如果企业资源不足,如何按照市场规则重组配置资源?企业转型完毕后,全新的运营模式是什么?企业在新的运营模式中的赢利点在哪里?当园区企业回答清楚这五个问题时,其转型思路也就明确。
要做好上述五个问题的分析论证,物流园区企业需要采用最前沿的管理咨询方法。蒋坚提出,物流管理TRIZ(logtriz),即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不错的选择。Logtriz认为,全世界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法,就像中医,所有病症都有相对应的草药。
对于物流园区科学的规划布局,蒋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首先,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应该选择具备经验的专业管理咨询团队来做,如果园区规划不能做好,那么功能定位不准确、功能定位层次低等问题就会产生,不利于园区接下来的招商与运营。
其次,物流园区需要科学的规划布局。一个物流园区的建设,首先需要合理的概念策划和发展战略,即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干事。在这之后,才会有发展规划、功能分区、业态布局、设备节点、物流工艺这一套系统科学的规划建设。“我国很多物流园区,当经济发展好时能够盈利,一旦经济形势不好,其亏损的便相当厉害。我希望经济发展快或慢,物流园区始终是有一定的盈利,因为物流园区应该是在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基础设施。”蒋坚说道。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