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易流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南兴军
一个城市配送业务的操作最远可能从生产厂开始,但多数是从分仓开始的,有些城市配送存在一到两次中转分拨,有些直接从分仓到客户,具体流程要看行业特点和企业自己的仓库布局。而流程的关键节点包括订单、调度、接货、入库、出库和客户签收等六个方面:关于订单
城市配送订单的发起有四种情况:一是按合同形成订单,属于传统城市配送模式;二是电话下单、客服录入系统,这种情况最常见;三是网络下单,这是电子商务类城市配送的主要形式;四是系统自动补货,这是商超、便利店的主要模式,并不是完全的系统智能补货,需要商务人工干预。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订单是货物交接的依据,也是形成线路形成的条件。城市配送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是一车多单多地的情况,有时候也会出现一单一车的情况,多车一单的情况也会出现,但极为罕见。关于调度
配送调度的主要职责是按照订单需求分派车辆和配送人员。订单的发生是随机的、零散的,而车辆资源相对这些订单来说就是规整的、计划的,调度依照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尽量满足所有的订单需求,并通过与个别客户沟通取得客户谅解的情况下更改订单需求 (如时间约定等),以达成最大的订单满足率。
简单地讲,调度是玩平衡术的高手,经验丰富的调度是物流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除了具有敏捷的思维、精密的计算能力,还需要超强的沟通能力。
调度根据客户需求 (订单)制订配送工作计划 (运单)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沟通,所以当订单量较大时,这个过程就显得非常漫长,如有些连锁便利店的配送调度工作,每天从订单到运单的时长竟然需要7、8个小时,在注重时效的城市配送领域显然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客户体验,而大批量、高素质的调度人员也使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调度难的问题,物流企业当前采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三种:
其一,分片包干:每辆车包一个片区,每天自动将这个片区的订单分派给这辆车。这种模式适用于仓库距离城市较远的情况,各区域之间里程差距较小。优点是调度行为基本固化,无需调度对每单进行人工干预,配送人员操作熟练、客户关系密切,配送效率较高;缺点是车辆装载率因配送点订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最大限度利用车辆空间资源。有些城市配送对收货店因为不是每日一配,分区包干更加简单,节省大量的调度工作。
其二,固定线路包干:将所有配送点用多条线路串联,这样调度时通过配送点确定线路,调度根据订单分派车辆给不同的线路,线路基本固定,司机不能随意改变。优点是订单配送线路自动绑定,调度工作量不大,同时调度可以优化每台车的订单集合,尽量保证车辆的装载率,降低成本。
其三,智能调度:利用强大的系统管理软件,通过设定约束条件、选定线路优化方案,由系统自动生成配送计划,调度仅进行少量的人工干预 (如特殊订单、紧急订单与客户沟通、更改部分订单约束条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调度工作量最小,同时又能够保证最低的运作成本,但前提是配送车辆的线路熟悉程度高 (可用导航解决)、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货物交接环节简单)。
同时,多数的调度工作,其考虑的关键约束条件,除了特殊约定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点时效:客户最迟交货时间。任何一个合理的运单都必须保证车辆最后一个配送点的计划时间必须在一个约定的时间以前,且有一个必要的提前量。多数行业的最晚配送时点是不同的,调度需要根据行业要求和客户需要来确定,并倒推出最迟发货时间、装车时间、订单截至时间等。
二是全程时效、里程:控制每台车的单趟运行里程,保证每台车的配送运输成本基本相似,避免司机挑肥拣瘦、向调度贿赂“好线路”;对于配送线路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约定按照里程计算的配送考核或核算机制,但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工作效率,如有些线路因里程较长,返回后不能进行再次运作,司机收入差异较大。
三是单车最多卸货点:每次卸货点交接因装卸、清点、签收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主要是从干道转进到社区、院落、胡同的耗时),卸货点越少,时效越好,所以虽然大型车辆的载货量较大,但在城市配送中却较少使用,因为单店的日订单量较小,大车配送的卸货点太多,时效影响甚大。
四是单店卸货时效:虽然理论上讲,配送标准化程度越高,每个点的卸货时效基本相似,但因为每个点所处的位置不同,从干道转下开始到重新驶入干道的时间就差异很大,所以在智能配送时需要考虑到这些点的特殊性,可根据数据分析获得每一个点的预估时间,在制定配送计划、后续点预到货时间时计算进去。
五是单行、限行、禁行:城市道路经常会针对货运车辆设置很多限行,这些约束条件在制定配送计划时需要考虑进去,因目前的地图都没有此类图层数据,所以一般公司都依靠调度经验和司机对道路的数值程度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在智能调度时,要求司机严格按照导航线路运行,线路规划的精确性必须得到保证。
六是红绿灯路口:在高峰时段,路口通行时间较长,有经验的调度司机在制定和执行行车计划时会绕开热点路口,在智能调度中,系统需要根据数据挖掘来积累每一个路口的各向通行时间数据,在形成配送计划时采用。关于接货
货物交接在法律上是物权转移的过程,也是物流差错最容易出现的地方。通常,物流的货物交接在货主段必须选择订单明细交接,接货人员要求对货品的规格、型号、包装及运输要求等非常熟悉,否则容易发生接货时的型号、数量、品质等差错,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在零担运输中,有些客户的货物不是标准商品包装,如样品、配件、礼品等,客户自行包装封闭后才进行物流交接,物流公司面对大量商品也难以一一打开包装查验,但货物交接单上却必须按照客户的产品明细进行交接,这里就存在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前期爆出的毒快递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货物交接的原则是必须按照交接单查验至最小包装单元。如订单上注明了型号,就必须找到封闭商品包装上的对应标注,否则不予收货,如为非原厂包装的商品,就必须开箱验货核对无误后方可签收,对于无法核对的货物,需要货主在交接单上注明“以货主封签完好为准”按件签收(XXX商品XX件,内物不明)。
一般城市配送活动中,单据流是依照货主的要求进行的。就是说,所有签收有效的单据都是货主方的专用单据,而不会采用物流企业的单据。这一点与快递行业差异极大,也给物流企业的运作带来很大的问题。比如,一家物流企业同时给多家货主服务时,订单管理就非常容易出现混乱,难以统一在一个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多采用项目组形式对资源进行分割后进行运营管理,这也是共同配送的难题之一。
多数与货主的交接在装卸平台的备货区完成。仓库的备货区一般安装有闭路电视系统,用以监控货物交接和装货过程,防止出现货损货差的责任不清和野蛮装卸。备货区交接完毕后一般由接货方负责装车或有接货方监督货主平台操作人员装车,但交接完以后出现的货物损坏和丢失责任由接货方负责。
为了防止货物交接时的效率低下,部分货主对承运商采用整车或整箱 (周转箱)交接 (运输封签,不验看明细),收货人在封签完整、外包装无损的情况下无条件签收,开箱后发现的货损货差由发货人与收货人解决。当然,这种情况需要签收单上有封签号、客户名称、件数、箱号等与订单对应。
为了保证出货无差错,很多货主仓库都采用了条码系统。条码系统可以由手持机 (或可穿戴式)、固定扫描设备或对单件商品、商品集合 (多件一箱)和周转用具(托盘、集装箱、周转箱)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杜绝因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商品知识欠缺带来的错误识别,同时保证商品状态改变的实时性。关于入库
其实把接到的货物交给中转仓管理员,在零担、第三方物流和分仓管理中有应用。这类内部货物交接,一般注重包装外观、件数、体积、重量的研查,对于包装内部不会查看,这样虽然保证了入库的效率,但存在着配送员内盗的风险,需要有配套的制度 (如抽查)来规避。
除了快递等单票货物数量较少的行业外,一般城市配送的出入库都不会对货物进行扫描,而是针对订单进行扫描。仓管员对卸至备货区的货物按照订单进行查验(件数、包装)、测量 (称重量、测尺寸),然后入库。对于零担等中转库来说订单不需要转换,既是入库单也是出库单,但对分仓来说,入库单与出库单是不同的。订单是配送的基本单据,分仓的进货流程可以不算在配送流程中。
中转库的分区一般不会采用ABC(根据货物进出库的频率、货物库存量分为快货、慢货和大批量)分区,而是采取按配送区域、线路、客户来分区,分区内采用先进先出原则管理。分仓的分区可以按照ABC分区法进行管理,也可以按照厂家、品类、客户进行分区管理。仓库分区应对应编号,每单入库货物在仓库管理系统中都必须有库存分区的编号,以便于出库时找货和盘点。关于出库
仓管人员按照配送指令 (系统中的发货计划、配送计划、运单)将需要配送的订单所对应的货物从仓库中拣出,放置在备货区,由配送员按订单查验,无误后在订单上签字确认出库。
备货工作一般先于运单进行,在所有订单没有出完以前,运单一般不会确定线路、司机和车辆。备货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安排是必要的。备货区根据需要,可以按照配送区域、客户 (门店)进行分区,方便备货和交接。
装车由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也有由配送员自己装车的,有些货物需要机动叉车操作的,由配送员监装。由于行业不同,发车时间也千差万别,但货物交接原则不会改变——对照订单验货、点数、双方签字确认。
关于客户签收
配送员将货物送至收货人处,验明收货人身份,卸货后按照品类码放整齐,用于辨认商品的条码、包装箱明细的一面统一朝向一方,收货人按单查验后签收,签收单由配送员带回交给专人归档,配送流程完毕。
有些配送流程中,还包括在配送货物的同时运回退货、周转箱,退货管理多数都有对应的订单,也有部分没有订单,有一定的随机性。退货需要配送员与客户当面交接签字,记录货物的型号、数量、批次 (与有效期相关)、破损、退货原因,托盘和周转箱记录数量、型号、编号。
而签收完毕的订单状态改变则有几种方式:一是门店在管理系统中维护,这种方式适用于超市门店、专卖店等有统一仓库管理系统的客户;二是扫描签收,配送员用扫描设备对完成配送的订单进行扫描,扫描设备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订单状态写入系统,这种方法在快递行业应用较多;三是客服将回单录入系统,配送员返回仓库后将回单交给客服文员,由客服人员录入系统,这种情况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因状态改变延迟太多,未来逐步会消失;四是智能手机,利用微信、专用APP对订单进行签收维护,并及时上传签收单照片、签收细节 (异常、签章)。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