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百货市场空间还很大
2005/8/11 8:53:03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编辑:
利星三出江湖,涌金蠢蠢欲动
  杭州百货市场空间还很大
  杭州西湖边,利星名品广场正被几张巨大的招商广告包围,上面透露着即将开业的消息。在几个月的沉寂之后,利星执行总经理王德金表示,这家几度辗转的商场将在12月中旬与杭州顾客再次见面。
  而就在离利星不远的涌金广场,招商工作也已进入尾声,不久后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将成为一个平价时尚购物广场。“10月份将正式开张。”杭州涌金流行前线名品广场总经理黄仲平告诉记者。几经起伏,数家百货商场都在最近开始行动。
  从2000年开张至今,以最先挑起满就送现金而被杭州人所熟知的利星曾两次关门,这次已是第三次重新开张。利星名品广场董事、招商负责人王德金表示,由于与凯悦、索菲亚等酒店靠近,利星名品广场的定位与其他几家百货商场有所区别,其品牌将更加偏向休闲。“POLO等休闲商务套装是主力。”他说,附近的酒店将为利星带来足够的有效顾客。同时,利星名品广场实行租金制,租金上的优惠也会对不少供应商产生吸引力。涌金广场也将以店中店的形式,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
  利星、涌金等商场人气不旺一度让不少商家不愿轻易涉水,但杭州百货业还是被很多人看好。曾在很多城市开店的王德金认为,杭州百货市场环境从全国来看也算好的。据了解,大连有37家商场,上海五六千平方米以上的商场有近百家,就连宁波也有十多家商场,而杭州大的不超过10家。而消费者购买力充足,今年上半年杭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亿元,百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3%;四大商场年销售额都超过10亿元,杭州大厦的LV半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杭州百货市场的空间依然很大,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新的模式。据悉,除利星、涌金外,港澳商品城也在准备开张。
  链接
  长三角零售市场白皮书
  长江三角洲城市市场信息协作网近日出版的《2005长江三角洲零售市场白皮书》,对长三角各城市的市场家底来次亮相。
  长三角16个城市被清晰地划分为3个方阵。上海以占长三角30%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为第一方阵;第二方阵包括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五个城市;南通等10个城市列为第三方阵。
  目前,六大零售业态在激烈的竞争中已走出了各自不同的路:百货店发展品牌化——让百货店找到与其他业态错位竞争的立足点;标准超市运营特色化——生鲜超市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大卖场竞争白热化——大卖场业态中外资份额超过80%,一开始以内资与外资为主的竞争已经转变为外资之间为主的竞争,这种竞争正趋向白热化;便利店服务人性化——便利店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除了代收水电、煤气费外,上海便利店开始提供简单的金融服务;购物中心扩张高速化——2004年上海新增购物中心19家,超过前8年开业数的总和;专业连锁形式多样化——除了家电、建材等领域,开始向医药、服饰、家居等领域延伸。各地商贸局的专家认为,虽然近年来长三角发达城市的租金、营销费用、人员工资、物流成本持续增长,但由于区域零售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利润水平足以消化商业成本等原因,没有制约零售业发展。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