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2014/4/11 16:31:07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
丝绸之路是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和。丝绸之路出现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物质和精神文化交往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撞击的结果,亦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充满开拓精神的记载。丝绸之路贸易兴起于西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达到鼎盛,此后丝路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步衰落。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将东西文化联系起来,丰富了丝路沿线各个民族、国家的物质生活,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国同中亚、西亚等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今天,丝绸之路东边是活力的亚太经济圈,西边为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丝路沿边区域应当延续古丝绸之路精神和内涵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构建良好周边经贸环境,维护地缘政治安全,关注资源、能源联合开发。
丝绸之路不是固定的交通道路,它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它随着地理环境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道路发生变化。它的开通与繁荣,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推动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最稠密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沿途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往来交流的历史。彼此之间的商品交换、贸易往来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使沿途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深受其惠。
丝绸之路的产生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沿丝路各地各民族文化的高速发展为它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它是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结晶和产物,没有沿途东西方古典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就不可能有丝绸之路的出现。正是沿丝绸之路各地各国经济文化综合力量的高速发展为丝绸之路的产生和开通创造了物质基础,为各地各族人民之间物资的交流提出了强烈的愿望和需求,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无穷无尽的动力。
政治因素对丝绸之路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朝代对开通丝绸之路往往采取更加主动的政策和措施,丝路沿途大国的兴盛和发展有利于丝路形成和畅通,起重大的主导作用。其中如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期班超、班勇对西域及中亚、西亚的经营,北魏时期多次派使者如韩羊皮等出使中亚、波斯、隋唐时期对西域、中亚、西亚的经营等,都反映了这种主动开拓、开放精神,起到了丝绸之路龙头的作用。
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在安全上和成本上都有较大益处,海上运输由此成为地方贸易的通道。南宋建都于东南的杭州,加之中国经济、产业、文化重心的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繁盛起来,陆上丝绸之路要比从前有所衰落。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标志,是对张骞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尤其是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超过了传统的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形成背景
(一)张骞出使西域引发汉王朝与西方各国进行贸易强烈动机
秦汉末年,我国北方匈奴势力范围从今朝鲜西侧扩展到今新疆东界,他们直接控制大漠南北,隔断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交通,他们频频越过长城南下进犯中原地区。中国的西汉王朝在文景之治后国力变得日渐强盛,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招募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被匈奴逐出故土的大月氏,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泽,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使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大量低微商人,利用政府配给货物,到西域各地经商,吸引更多人从事路上贸易活动。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到联合月氏的政治目的,但其经历对河西、西域,包括中亚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他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促成了西汉对西行道路的开辟和经营,丝绸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而且易于携带和远距离运输,它成为长途贸易、获利丰厚的最佳首选商品,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所经交通路线被称为“丝绸之路”。
(二)沿线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丝绸之路产生的基础
丝绸之路从根本上是一条贸易通道,沿途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其形成的基础。丝路全线所经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最发达地区。它的西端是人类文化发达最早的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其中的古代埃及、古代希腊、两河流域都具有世界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具有当时世界最发达的经济文化,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具有发达古代文明的中国,特别是中国早在公元前数十世纪就生产易于运输的丝绸,丝绸之路的中部在丝绸之路上起着枢纽作用,古代波斯、巴克特利亚(大夏)、花刺子模等西亚、中亚诸国以及古代印度这些中间地区成为数万里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沿丝绸之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力量的高速发展,为丝绸之路的产生和开通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动力
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原来活动于今甘肃河西走廊月氏和乌孙大约在公元前201年左右和汉文帝中期沿天山北麓至伊犁河流域及天山西部地区迁徙,带去东部地区物产、经济信息。匈奴在丝绸之路的开通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匈奴族不断侵扰汉朝边境,汉朝政府不得不“奉匈奴絮增酒食物各有数”,但实际游牧民族生活中很少需要丝絮,他们把从中原获得的丝絮贩卖给中亚和伊朗地区获得更大利益(杨建新,1995)。匈奴人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以后又在突厥人身上得以重演,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突厥族十分强大,突厥可汗乘机向当时中原地区与突厥相邻的两个敌对政权—北周北齐勒索丝絮财物,但丝绸对他们来说是可汗及其亲属和少数高层官员服用,而大多数主要用来与中亚、波斯和其他地区进行交换,这种中西丝绸贸易活动对丝绸之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蒙古族、维吾尔族也对发展和进一步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少数民族在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