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企业东盟市场觅商机
2005/9/24 13:13:45     来源:义乌新闻网     作者/编辑:
日前,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又将一批价值数万美元的拉链发往越南。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该公司销往东盟市场的拉链产品总值达91.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3%,其中,8月份的出口额就达16万美元。伟海拉链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公司之所以在8月份后出口得到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生效后给商品出口带来的减税政策。

  从今年7月20日开始生效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明确规定,我国与东盟10国双方互相对7000多种商品进行大规模降低关税,商品主要包括轻工、纺织、工艺品、玩具、家电以及柑桔、蜂产品等农用品。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此进入了全面实质性操作阶段。东盟市场门槛的降低,对多年从事国际贸易的义乌企业来说,意味着打开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市场。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协议》实施之前,相比于中东和欧美市场,义乌企业对东盟市场关注较少。据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统计,近几年,义乌商品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总额还不到该市出口总值的5%,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7月份的出口额一度出现下降的趋势。然而,东盟10国市场广阔,消费人口达4亿多人,而且人缘、地缘与我国相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我国产品的包容性大、互补性强,如纺织品、饰品、文体用品等均是东盟各国缺少而又必需的产品。

  东盟市场,商机无限。《协议》的正式生效,关税的大幅度调减,使越来越多的义乌企业和外贸公司看到东盟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他们纷纷把目光瞄准东盟这块亟待开发的“肥田沃土”。从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对产品出口东盟的统计情况显示,该市出口东盟的商品种类目前已达近300种,以纺织物、塑料制品、医药制品圆珠笔和伞为主。印度尼西亚是该市最大的出口国,今年1至8月份,出口总值达990多万美元,其次是马来西亚,出口值为720多万美元。其中8月份,义乌全市出口东盟10国的货值是45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个百分点,扭转了该市出口东盟负增长的局面。柬埔寨和越南更是成为义乌出口东盟的增长亮点,今年1-8月份的外贸出口额分别达到130万美元和108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保持在80%以上,8月份甚至更高,分别达到123%和197%。

  然而,记者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到,虽然《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正式生效已有两个月了,但事实上,目前义乌的外贸公司、生产企业和广大经营户对东盟及其市场的了解只是微乎其微,他们普遍缺乏对《货物贸易协议》和东盟市场的清晰认知,真正能将《协议》给予的双边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于贸易出口的还为数不多。从义乌市检验检疫局获悉,从2005年7月20日《协议》生效以来,全市仅5家企业到该局签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共计货值55662美元,只占东盟市场贸易份额的5%左右。也就是说,义乌的大部分出口企业尚未真正有效利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这一有利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协议》的深入实施,开拓东盟市场大有可为。首先出口企业应对东盟市场以及《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全面了解和关注。千万不能因为对《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不是很了解或不知道怎样操作,而丧失了享受关税减让的待遇,而应充分利用优惠条件进行交易,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申请原产地证,确保产品享受优惠的待遇。同时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帮助更多企业和产品走进东盟这个大市场,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全市外向型经济尽快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