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拥有大码头梦想即将实现
2006/1/13 9:10:44 来源: 作者/编辑:
“5000吨的船,运力相当于4个火车专列,费用只有火车的1/6。”“规划建设萧山5000吨级码头”是杭州“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工程之一,日前,《萧山江东围涂及钱江出海码头工程初步构想》预可性报告出炉。萧山发展计划局原综合科科长、《萧山江东围涂及钱江出海码头工程初步构想》主要编写者之一汪人新,用3个数字拼凑出了该码头最初显的经济意义。
而该报告则为码头设立了宏伟的战略定位:辐射浙西南腹地及皖赣近邻地区,依托海洋,面向全球,使之成为杭州及周边地区国际生产资料的航运中心,上海经济物流圈内陆与海洋间要冲枢纽。
一个“大码头”梦想即将实现
杭州一直期盼开辟钱塘江出海航运,但这一梦想一直受制于天然桎梏:钱塘江是强潮河口,河道南北摆动频繁,且最大摆幅可达20多公里,这使得杭州不具备建造大型港口的条件。杭州港通航船只吨位仅20—50吨级,年货运吞吐量仅3万—5万吨,不但通航能力低,而且风险大,事故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尖山河段南、北岸加快了治江围涂步伐,为萧山东线兴建出海码头带来了机遇——船只乘潮至澉埔深水航道仅25公里,比原杭州港的乘潮航线缩短了60公里,其后方又是已经启动的江东工业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根据钱塘江特定的水域(地理)条件,拟建码头的类型初步设想为“封闭式港池码头”。这是一种码头前水域水深不足且风大涌急、泥沙易淤情况下的平面布置。通过挖入式港池加建控制闸门,使之与港池外水面隔开,以稳定港池水位,减少泥沙淤积,确保船舶停靠作业。
作为该课题执行人的汪人新认为,“作为一种构想,也是一个预可行性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萧山江东围涂和建设钱江出海码头是基本可行的。”
一个以码头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蓝图即将出现。据悉,围绕码头整个港区的规划有望在3月底前出炉。该规划将对码头建起后,周边的物业、配套进行总体的安排。
与上海接轨多了个通道
“杭州有了5000吨级的码头,主要可以和上海的大小洋山港接轨,各类物资就可以在杭州与上海之间大进大出。对于外向型企业,可以大大降低其运输成本。”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港口处处长史训善说,一个标箱通过海运,比通过杭甬高速运输便宜20%—30%。
史训善说,上海凭借大小洋山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会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来到这个区域。而杭州和上海之间,又多了一个海上通道,也就更容易受到辐射,对于招商引资会有很大意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认为,一边是上海,一边是宁波,5000吨级的码头对于杭州的交通地位,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如果码头与运河航运合理配合,可以降低建筑材料等物资的运输成本,相应地也会降低住宅的成本价、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杭州产业的发展环境。海洋经济使产业布局慢慢变化“一个城市没有一个港口,发展起来是很难的。”对于他说的“综合且深远的影响”,汪人新举例说明:杭州一直在谋求成为会展业之都,目前杭州发展会展业一大制约就是运输。比如一些大件的东西,通过陆路运输不方便且运费比较高。如果5000吨级码头建成了,会展就有望相应的增加。产业布局也会随之慢慢发生变化。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