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物流企业如何“淘金”?
2014/5/30 17:18:16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张艳

 

    物流企业如何借助北京空港保税区、天津综合保税区、沧州渤海新区及相关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园区)平台?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机遇,物流企业如何抓住商机?对此,有专家表示,借助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园区)平台的特色功能和比较优势,将能够使物流企业在这一轮机遇面前,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从而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借力渤海新区 升级物流服务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园区)平台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位于河北沧州的渤海新区的战略地位和优势尤为突出。

    作为行政级别为副省级的新区,渤海新区坚持从顶层设计开始,明确了新区定位问题。其中一个定位,是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渤海新区取得了新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其优势更加凸显,为物流业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商机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随着石沧港铁路、张保港铁路、邯港和石港高速、首都第二机场到黄骅港城际铁路和环渤海城际铁路等一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项目的加快实施,渤海新区将构建起功能更加完备、交互更加快捷、物流成本更加低廉的港口集疏运体系,互联互通京津沿海、辐射带动腹地内陆的综合交通优势将集中显现。综合交通体系一旦形成,将可大幅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港口是渤海新区的最大优势和最强支撑,而物流则是其主导产业,为此,当前,渤海新区正在开拓“三区两线”腹地,努力建设服务京津冀和广大中西部腹地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渤海新区构筑起了“三大平台”,即“政策平台”、“交易平台”和“园区平台”。

    一是惠政力推。出台扶持物流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并于去年开始实施。政策规定,对新注册的物流企业给予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省级以下留成部分全额补贴。政策出台10个月来,渤海新区已新增物流贸易企业359家。今年第一季度,全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53.37亿元,同比增长46.9%;贸易额273.95亿元,同比增长39.1%。政策平台将直接利好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投入用于创新和升级服务上。

    二是交易平台。打造了一批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交易平台。其中,华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集电子交易、在线融资、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目前,已成功实现沧州区内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以及港口吞吐货物与华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成功对接。预计到2014年底,华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将吸引至少500家贸易企业落户渤海新区,实现年交易额3000亿元以上。交易平台将有利于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多种物流业态,实现服务集成,为物流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三是园区平台。初步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煤炭、矿石、集装箱、石材等八大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园区平台,搭建了公路港、综合保税区。园区目前,渤海新区已聚集了中钢物流、中铁物资、中晟矿业、京海物流等一批物流企业。有了三大平台的支撑,更有利于物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从而进一步满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升级的物流需求。

    依托港口资源 发展多式联运

    天津、河北两地丰富的港口资源,将有利于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式联运体系,从而为企业抓住机遇提供有力保障。

    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物流一体化要先行,这在业内已经达成共识。而按照京津冀一体化整体的计划要求,京津冀三地交通网络形成后,将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海陆空高效联运的交通一体化格局。

    显然,多式联运已经成为交通物流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天津就此提出将形成海港、陆路港、空港和信息港“四港合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为此,天津滨海新区将完善大交通体系,在新区内外形成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等多式联运衔接顺畅的交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海港、空港、开发区等八大物流园区,提升汽车、钢材、粮食、棉花等物流中心功能,建设一批专业配送中心、专业化的交易市场和展销中心,形成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

    其中,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天津港明确将打造北京海港物流中心,在临港区域规划布局物流园区,专门对接吸引北京物流企业外迁,联手发展港口物流,在现有基础上打造进口商品分拨基地,辐射北京市及河北省各主要城市,实现物流服务同城化;同时,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链向临港区域转移,打造北京航运物流服务产业聚集区。这些都为物流企业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商机提供了优越条件,企业可以借助多式联运,发展特色物流服务,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作为环渤海地区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区,秦皇岛市海港区也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区。海港区拥有国家级能源输出港和北方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岸——秦皇岛港。秦皇岛港在发展海铁联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不仅拥有强有力的铁路通道,并与全国铁路网紧密相连,这些构筑成了秦皇岛港发展海铁联运最基础的铁路网络;并且还拥有港口铁路水铁中转通道,在海铁联运中可有效地减少装卸作业环节,提高取送作业效率,也降低运输成本。这些优势对于发展物流业务至关重要。

    利用空运优势 打造特色航空物流

    物流企业可以借助北京、天津两地在航空货运方面的巨大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航空物流。

    曾主导开发了我国境内首个航空城项目——北京航空城的航城兴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栋,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对于未来的航空物流产业来说,是具有宏观性意义的重大政策。“我们航空城之前在北京机场的项目中,需要从北京机场腹地来看整个机场行业,需要根据河北及其周边甚至包含山东的市场来进行规划设计。但是,早期的行政隔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现在国家主导‘京津冀一体化’,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沈栋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机场、北京二机场和天津机场将是三个比较关键的机场,未来几大航空公司如何分配,如何定位和布局,仍然需要等待细则。但是,他相信,京津冀一体化会对这几个机场的格局和定位产生重大影响。“京津冀一体化之后,物流企业将在几个机场之间、路网和天津港之间根据自身优势,寻找最有价值的模式发展。”沈栋说。

    那么,物流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借力航空货运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中航空货运的巨大商机,吸引着大批物流企业重新进行规划和布局。据悉,目前包括中外运空运在内的一大批央企和北京知名物流企业聚集到了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不少企业还计划在天津打造其航空物流中心或者物流总部。据记者了解,这主要是因为日前出台的《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自今年7月1日开始,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10月份前后,将扩大至石家庄海关,实现在京津冀海关的全面推开。一些企业纷纷表示,京津冀通关一体化的实现,将给物流带来极大便利,他们正在或计划把更多航空货运从北京向天津转移。

    为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天津机场积极承接北京机场客货运分流的有利时机,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自身也在不断提升能力,重点是围绕航空产业大项目做大航空物流产业,为企业发展特色航空物流提供重要支撑。

    据介绍,天津空港经济区今年计划引进众多航空大项目,将围绕航空全产业链,特别围绕这些航空龙头项目,进一步拓展航空大部件物流、航空发动机物流、航空客舱内饰物流、航空零部件物流等。并且,随着非首都功能纾解到周边,天津空港新区还会迎来一些高端制造业,随之而来的是航空物流货源的大幅增长,预计航空物流产业增长量在10%到20%。如此巨大的物流业务量,对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块诱人的蛋糕。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