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海运业研究咨询报告
2007/2/6 16:03:16 来源: 作者/编辑:
2007年极可能是世界经济增长向下调整的拐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世界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期。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4.7%,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7.1%,中国为9.5%。中国入世5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入世的巨大推动下加速增长的迅猛态势。2001-2006年,进出口总额以25.56%的平均增幅高速增长。其中,出口的平均增速达30.2%;进口的平均增速达28.65%。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有望超过16000亿美元。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约15%,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到2010年我国年进口铁矿石将从2005年的2.75亿吨增加到5.4亿吨,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将从52.5%提高到62.9%。
“中国机会”造就世界海运繁荣。2006年上半年,全球“好望角型”、“巴拿马型”和“超大灵便型”船下水共达139艘,新增加运力1270万载重吨,而且没有超龄船舶退役拆船。但全球海运市场在运量需求、运价、运力3个方面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目前已经有运力过剩的隐忧。截至到2006 年,全球25 年船龄以上的好望角型船58 艘,巴拿马型船179 艘,超大灵便型船122 艘。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这些超龄船舶的陆续退出,又将给航运市场腾出2600 万载重吨的运输空间。世界海运市场份额逐渐向排名靠前的大公司集中,世界超大型船公司挟其大型船舶、运费决定权等优势与近海支线航运公司展开竞争,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近海支线业务为主的航运公司面临激烈竞争,困难重重。未来三年的航运价格将在平稳中逐步下降,并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波动,皆因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国际航运仍有很大的需求。预测国际航运价格在2007年会跌至谷低。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国际航运的船公司已达231家,总运力达到2210多万载重吨,居世界第九位。然而,全球国际海运货运量52亿吨,船舶运力7.9亿吨,我国海运量占货物贸易总量的85%,我国船舶运力仅占世界海运总运力的2%,加上我国资本的外国籍船舶运力也仅占世界海运总运力的4.5%,我国的国际海运发展存在严重深层次问题。
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海运业面临着诸多“利好”的发展机遇。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以石油、煤炭、矿石为主要货种的重点物资运输必将大幅攀升。而以制造加工业为依托、特别是其中适箱产业为依托的内外集装箱运量更将快步进入全面起飞的新阶段。初步预测,未来15年内的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到2010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十一五”我国港口建设将进入新一轮高潮,海运业的国内外航线布局、水运周转量与运输量、船舶的大型化与专业化等,必将得到更为坚实的承载基础,从而登上一个时代新台阶。目前中国正在实施“国油国运”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运输7500万吨进口原油的船队,2020年建成运输1.3 亿吨进口原油的船队。这将极大的推动中国海运的发展。
本报告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中国交通部、中国商务部、中国行业研究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ISL)、德国造船与海洋技术协会(VSM)、英国劳氏船级社(国际数据)等机构,以及《中国航运公报》、《航运交易公报》、《海运情报》、《集装箱化》、《中国船检》、《船舶经济贸易》、《中国水运》、《中国港口》、《中国交通报》、《中国航运发展报告》、《世界海运》、《港口经济》等公开出版物。本报告对我国海运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竞争格局、国际海运市场及进入WTO以来中国海运市场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中国海运业主要细分产业、重点企业予以了重点分析。结合新时期各方面因素,用数字说话、图文并茂,对中国海运业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还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和趋向研判,是相关企事业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海运市场动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