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热潮涌起 挑战不少
2014/9/19 15:32:52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张昀汉

海上丝绸之路自古就是海路交通的大动脉,以顺畅的运输通道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如今国家重提海上丝路说法,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在于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及港口城市合作,实现中国与东盟南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都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大战略提了出来;今年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尔代夫总统亚明在马累会谈时,再次强调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

在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号召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迅速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步伐得以快速推进。相关部门加快制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沿海地区和港口企业也纷纷响应,抢抓机遇,以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发展。

目前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虽然举国共推、热潮汹涌,不过,鉴于当前政治环境、基础设施、相关配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海上丝路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涌起建设热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基于中国沿海始发,途经东南亚、南亚、波斯湾、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各国的航线,是通过沿线港口及其城市合作机制建立起来的经贸合作网络,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建设,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快制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其中,港口建设成为规划的重点之一。规划有望提出,加快推进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积极参与沿线国家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做好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孟加拉吉大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印度洋战略性港口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

在中央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牢牢把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机遇。今年以来,包括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广西等省区均公开表示,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强化区域港口建设。

其中,与东盟各国毗邻而居的广西,有望发挥中国—东盟合作“桥头堡”的作用。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透露,广西将探索建立北部湾自由贸易港,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的中心,推动以南宁—新加坡陆路通道的互联互通。同时,广西还将积极参与和推进泛北部湾产业集群建设,并计划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另据记者了解,推进落实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投资协议,加快沿线地区自贸区建设,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在这方面,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该自贸区的设立,对于上海当地、长三角地区,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这是因为,无论是对于“长江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海都处于核心要冲位置,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未来上海必将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良好的示范效应。

而今年7月21日“武汉—东盟四国试验航线”的开通,也成为地方政府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体现。在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看来,这一航线的开通,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战略需要,一方面是形成中西部地区对东盟水运重要的物流通道,将促进武汉、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与东盟多国的经贸发展,助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诸多挑战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强化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合作、重拾海运通道话语权的重大决策,将有力地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当然,要实现这美好的愿景,也会面临一定难度和挑战。

在政治环境方面,中国周边区域矛盾突出,对顺利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生负面影响。在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外,这一区域的部分国家内部政局不稳,领土主权纷争激烈,民族宗教差异较大,导致海盗袭击和抢劫事件频发,缺乏具有安全保障的航运环境,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大掣肘。

与此同时,缺乏政治互信也将阻碍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据记者了解,对于中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东盟国家有些人士是抱怀疑态度的。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学者甚至曲解认为,新丝绸之路会附加一些条件,从政治、经济甚至安全上对东南亚地区构成威胁。在这样的状态下,丝路建设双方要实现无间的合作仍有较大困难。

在建设投资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从国内来看,目前新海上丝路的周边或沿海地区都希望借丝路建设良机推动自身发展,由此也就出现了盲目投资的趋向,只要与丝路建设项目相关,不管符不符合客观实际都要上马,在方向性不明、盲目驱动的情况下,反而会影响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建设;从国外看,随着各国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区域性目标市场的争夺将日益激烈。为了吸引外资,周边国家会纷纷出台许多优惠政策,这就不可避免加剧国际资本的竞争,海上丝路建设也会因此受到不良竞争的干扰。

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近日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就指出,应科学谋划海上互联互通的建设,对合作方向和合作重点、共建机制方面要开展系统的研究、科学的规划。这实际上针对的正是上述问题。

在配套建设方面,也存在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国航运业整体竞争力薄弱。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船运公司相比,我国的航运企业整体产业链控制能力不强,企业管理滞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很难与综合实力突出的国外航运巨头相抗衡;另一方面,则是真正能够从事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研究与应用开发的航运人才匮乏,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配套要求仍有距离。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相关配套产业链建设亟须加强。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部副主任张永峰就此向记者表示,“海运不只是满足货物进出口需要,某种程度上在军事发展、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当前的航运企业亟须提高综合竞争力,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技术,抑或是人才培养,都应该有所提升,这样才能满足‘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要。”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