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中的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2007/5/10 13:58:02     来源:     作者/编辑:
 一、现代物流业中的产业融合现象
    现代物流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基础上,通过传统的运输业和仓储业等相互融合、重组、提升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这是对传统运输企业边界、仓储企业边界固定化及相互间产业分立的根本否定,从而成为新的产业革命。产业融合现象,人们最早认识它、研究它是从信息通讯业领域的产业融合开始的,如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三产业融合,形成互联网产业。目前,产业融合现象已经广泛地发生于各行各业,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对其它产业的渗透,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并逐步催生出新的产业属性。
    第一,现代物流可以大大地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从生产过程来说,随着生产规模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环节的成本大大降低,而流通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物流领域被称为是经济增长的“黑暗大陆”,是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第二,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流通效率。发展现代物流,可以实现订单驱动的准时采购、供应和销售模式,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流通效率。
    第三,现代物流能够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因此,"一切为客户服务"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理念。即把满意的产品(getting the right product),在规定的时间(at the right time),规定的地点(to the right place ),以适当的数量(in the right quantity),合适的方式(in the right condition),合适的价格(at the right price)提供给客户,已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
    对产业融合的理解,首先应明确它不是几个产业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产业属性。在现代物流业诞生之前,各种物流活动已经零散和分立于不同的产业之中。传统运输和仓储活动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已经存在。早期人们为了生存和突破空间地域范围的局限,在搬运和储存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努力和革新,当企业出现后,更是一直不断地从事运输与储存方面的活动。不过,人们对这些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分别进行和管理,很少对它们进行总体的协调管理。在分立的情形下,传统的运输业,主要提供客货的空间位移,根据不同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可分为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水路运输又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航运。而传统的仓储业,主要提供物资的储存业务,根据业务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存储型仓储、中转型仓储和流通型仓储等。
    由于运输、仓储等活动的各自分立,独自发展,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产业,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特征。(1)技术边界。运输与仓储产业部门使用的技术是各自独立的,有其特定的技术手段及其设备,并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提供服务内容。其技术进步,均发生在各自的产业内。(2)业务边界。运输业的业务边界根据五种不同的运输方式路线的约束分别为港口之间、铁路货运场站之间、公路货运场站之间、航空港之间的产品位移。仓储则主要局限于仓库本身内部物资进出和存放。(3)市场边界。运输与仓储各有各自分割的市场领地,处于非竞争关系之中。竞争只发生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4)运作边界。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产业融合的动因分析
    物流业发展中的产业融合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行为,而是一种伴随经济环境变化、信息技术发展支配下的必然选择。
    1、市场竞争的加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面对的是一个"无限的市场", 只要能够快速的、顺利的实现产品向用户转移就能够获取利润。企业界采用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式之后,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 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20世纪7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开始形成并在20世纪90年代加速发展。从国外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劳务的增长,跨国公司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大量半成品原料,进行制造和装配,然后实行再出口,从而引起了批量小、价值高、运货期短、可靠性要求高的跨国物流需求量增加。许多公司已经在全球拓展了新市场。例如,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成为亚洲和欧洲汽车、电子产品和电脑制造企业具有吸引力的市场。类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