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打造智慧物流
2012/6/12 17:14:36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同时确定将智慧物流体系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先行试点之一。作为宁波物流业的领军企业,中通物流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同时也为全面提高货物分拣的速度和配送的准确性,提升公路快件运输的信息化水平。在2011年,投资1200多万元进行智慧物流建设,对物流应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系统性升级改造,应用现代物联网新技术,在宁波营运中心建成一套可视化智能公路快件自动分拣系统,同时采用条形码扫描技术,可视化跟踪系统,自动称重系统、RFID技术等,从根本上突破分拣瓶颈。该项目的投入融合了现代多项高新技术的成果,关键设备从德国进口,实现系统的综合集成,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国内物流企业应用屈指可数,在浙江省独一无二。
系统建立了4条卸货线和31个自动分拣下线口,整条线体运行后将能达到最高每小时3600件的分拣量,系统中的LVTR系统模块可以对每件经过扫描点的货物经行图像视屏与货物条码、重量信息相绑定的全程记录,方便后期对货物信息的追溯。在分拣完毕后,车辆调度人员快速完成装车计划,并实时对货物信息进行跟踪,货物到达后自动将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收货人。
系统的使用将大大转变原有的作业模式,由智能化作业替代原有的人工作业模式,使货物从门店的收货、再分拣到智能化运输,全程跟踪,实现物流信息的全程共享,全面提升公路快件运输的信息化水平,为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打造智慧物流企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效益突出
降低作业损耗。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使货物分拣准确率从原来的85%达到99.9%,大大降低差错率。同时流水线线体的平稳性也将大大降低货物在分拣过程中的损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减少作业成本。在原来的人工作业模式下,网点自行将短驳车开到专线卸货,每个短驳车需要2个装卸工卸货,一年下来人工成本需要近660万元,系统投入使用后,一年人工成本只是原有成本的三分之一。
提高作业效率。在原来的人工作业模式下,对一件货物的识别处理时间平均要达到至少15秒钟的时间,再加上对货物的分拣堆放处理可能要花费平均近5分钟的时间。系统投入使用后,3600件货物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作业。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自动化机械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快了信息传递和共享的速度,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差错率,使到达物流园区配载货物能得到及时而准确的分拣处理,大大缩短了作业分流时效,配送到达客户时间提早了3个小时以上,货物交付更及时、更准确。
社会效益显着
降低客户物流成本。系统投入使用后,能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按照中通物流集团上年货运量计算,可为制造企业节省物流费用500万元以上,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在改善公司整体服务质量降低物流运营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改变物流行业传统靠人力运作的老套形象,向着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的新兴形象转变,提升整个宁波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本文来源:现代物流报)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