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名工人放弃春节休假,奋战在海堤工地上,确保灵霓北堤“五一”前顺利通车。
温州“半岛工程”是浙江省“五大百亿”重点工程,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跨舟山的金塘大桥并称为浙江省“三大陆海对接工程”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点评半岛工程: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是温州整个城市发展的控制性工程,是连岛兴港、围涂造地、拓展城市空间的综合性开发工程,是改变温州城市面貌,提高温州城市品位的形象工程,也是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
知道温州有个“半岛工程”吗?它可是列入浙江省“五大百亿”重点工程的项目,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跨舟山的金塘大桥并称为浙江省“三大陆海对接工程”。
这“半岛工程”承载着温州人多少期盼和兴奋———
“过去,我们海岛就是‘死路’(温州话里‘水’和‘死’谐音)一条,行路要看风浪的脸色。半岛工程建好就好了,来办厂的人也会多了……”提起这件事,洞头县霓屿乡下社村渔民小柯笑口常开。
一位名叫项国生的温州干部第一次踏上半岛海堤,面对万顷波涛中巨龙般的堤坝,万千感慨,即时赋诗:海天一色空,灵霓露峥嵘。信步五桥路,时代催英雄。
“半岛工程建设将实现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的跨越,将使温州这座沿海现代工业城市更快更好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点评半岛工程: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是温州整个城市发展的控制性工程,是连岛兴港、围涂造地、拓展城市空间的综合性开发工程,是改变温州城市面貌,提高温州城市品位的形象工程,也是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
何谓“半岛工程”?
一条国内最长的跨海连岛大堤通往“梦想”
从温州市区灵昆岛向洞头县霓屿岛,一条长14.5公里的堤坝犹如长龙破水而出,将茫茫海面一劈为二:堤北,浊浪汹涌;堤南,水静滩浅。坝顶,铲车、运料车来来往往,这边在浇筑布满钢筋的防浪墙,那边已在浇筑厚厚的水泥路面。
不能不为眼前的景象震撼和激动:为它伸向大海的壮阔豪情、如虹气势,更为它“怀抱”内正在生长的土地,为它改变未来的雄心和功力。
今年4月底,这条国内目前最长的跨海大堤———灵霓北堤正式通车。
同时,向南数公里之外,另一条长堤已在悄悄启动。
灵霓南、北堤将灵昆岛和霓屿岛与大陆围拢,这中间一片由千万年瓯江和长江挟带泥沙淤积起来的13万多亩浅滩,在促淤和填埋后可供开发。原本隔海相望的霓屿与灵昆二个小岛,就此直通温州市区,成了温州新区的半岛。这,正是牵动着温州人心的“半岛工程”的关键一环。
“确切地说,半岛工程是一个以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工程形式,将洞头本岛和温州市区陆域相连的综合性国土整治开发工程。它包括温州浅滩工程、洞头五岛连桥工程、灵昆大桥及接线公路和状元岙深水港等。”温州市市长助理兼温州半岛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朱铭源介绍说。
作为半岛工程亮点的状元岙深水港区,已于2004年启动建设,2007年底前将建成开港。几十天后灵霓北堤的通车,是半岛工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但也仅仅是这浩大工程的一大步。
据朱铭源的估计,一期围涂工程会在2009年底完成,造地大约3万亩。二期围涂将分两个阶段实施,先筑促淤坝。“要把整个新增的90平方公里开发出来,我这辈子未必看得到!但这关乎温州的长远发展,我们这代人一定要先干起来!”一直默默无闻埋头抓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朱铭源说到这里,他的眼睛发光,声音突然宏亮起来。
能否解温州之痛?
一座城市发展的“希望工程”
一块尚在“孕育”中的土地,一座深水港的建设,为何会让朱铭源乃至所有温州人如此兴奋。
兴奋的背后,牵着温州与生俱来的“痛”,让人想到温州经济发展的困局。这个曾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温州模式”的地方,近两年来却因GDP增长幅度的相对放缓和大量民间资本外流、众多企业外迁而引来高度关注和众说纷纭。
资源限制,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列为影响温州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之首。地处浙南的温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城区面积小,难副其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腹地也浅。这座生产了中国20%的皮鞋、80%的眼镜、60%的剃须刀和65%的锁,有200多万人从事轻工业生产,拥有27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的轻工业之都,原材料输入与对外贸易的运输需求极大,却一直受到交通条件限制,虽有温州机场、金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等的陆续建设,仍有僻居一角、难以得经济全球化之利的感觉。缺少大吨位港口,被专家普遍认为是其重要缺陷。位于瓯江口内的温州港,虽列为全国25个主要港口之一,却还是一个河口港,远不能满足温州发展的需要。外贸集装箱大多要经由其他港口或从欧亚大陆桥中转,致使成本大大增加。
土地紧缺,更是温州的心病。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允南说:全市每年工业用地的需求均3万亩以上,而实际可供的不到0可供的不到0